招聘陷阱揭秘

高薪诱惑背后的骗局

招聘广告、面试录用、保证金/手续费/培训费,这三者一旦组合出现,极可能就是诈骗陷阱。

本文以最新真实案例和警方揭秘,帮你识破“高薪诱饵+收费陷阱”的花式套路,保护你的钱包和求职安全。

01

招聘广告+收费=诈骗高发

各位街坊邻居,今天咱聊个硬核话题——招聘广告+面试录用+保证金/手续费/培训费=诈骗! 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,2025年光是公安部反诈中心就接到这类报案超10万起,平均每天300多人被坑!今天咱就掰扯掰扯,骗子那些"高薪诱饵+收费陷阱"的花式套路,全是最新案例和警方揭秘,保证说到你背后冒冷汗!

02

真实案例:“试岗杀猪盘”4步骗走15万

小美是深圳某高校毕业生,2025年3月在Boss直聘投递简历后,收到某"半导体上市公司"的面试邀请。对方自称"人事部刘经理",准确报出她的教育背景和求职意向,还附上伪造的公司营业执照。小美心动了——这公司待遇开到"月薪1.5万+五险一金",比同龄人高一倍呢!

第一步:假面试真圈钱

"刘经理"安排小美参加"线上试岗",下载了名为"AI办公"的APP。第一天任务是"资料录入",小美垫付200元"测试费",结果APP显示"任务完成,提现300元"。小美乐了——这比工资还赚!

第二步:群演托儿制造假象

第二天,"刘经理"把小美拉进"工作群",里面"同事"全是托儿。他们晒"日入过千"的截图,吹嘘"公司福利好"。小美放松警惕,接了"大额转账"任务——垫付15万元"激活账户"。

第三步:骗子变脸,钱秒没

转账后,APP突然崩了!"刘经理"发来截图:"系统错误,需补缴41万解冻账户。"小美慌了,打电话给公司总部,才发现根本没有这个岗位!此时骗子已拉黑她,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
警方揭秘:

这招叫"试岗杀猪盘",骗子冒用上市公司名义,用"线上考核"诱导下载诈骗APP,再以"任务升级"为名骗取大额资金。2025年此类案件同比上升120%,单案最高涉案金额达80万元。

展开全文

03

骗子“演技派”三重套路解析

"精准推荐": 专挑应届生下手

骗子通过招聘平台批量购买求职者信息,锁定应届毕业生、职场新人等社会经验不足的人群。比如小美刚毕业,骗子就用"高薪+名企"组合拳攻击她心理弱点。

"冒充名企": 伪造公章骗信任

骗子盗用上市公司LOGO,伪造招聘信息、劳动合同甚至公章。2025年,天地科技、弘元绿能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澄清被冒用。小美收到的“录用通知书”上,公章、公司地址一应俱全,连HR姓名都是真实员工的!

"伪造文件": 连银行流水都做假

骗子不仅仿冒企业文件,还伪造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的协议截图、银行流水单。小美看到“中国人民银行协议”,特意去官网比对,发现高度相似才相信——这招简直“骗中骗”!

04

防骗忠告:“四不原则”要牢记

1. 不交钱:正规招聘不收“保证金”“培训费”“服装费”。曾某诈骗案中,他以“入职保证金”名义总计骗走507万元,受害者平均每人被骗10万以上。

2. 不离平台:面试、签约都在招聘平台完成,一旦对方让你加微信、下载陌生APP,立即拉黑。小美若坚持在Boss直聘沟通,基本不会被骗。

3. 不轻信“内部渠道”:自称“有关系能内推”的,99%是骗子。长春曾某团伙谎称“三甲医院人事主任”,骗18人“介绍费”达123万元。

4. 不贪心:高薪诱惑背后必有陷阱。小美被“日入过千”的托儿群聊洗脑,才敢垫付15万——骗子就是利用你“不甘心错过机会”的心理。

05

深度点评与警示

招聘诈骗本质是“人性贪婪的镜子”。骗子用“高薪”“名企”包装自己,实则把求职者当“韭菜”收割。

(注:本文人物化名,案例来自公安部反诈中心、澎湃新闻等权威报道,谨防诈骗!)

来源:防骗每日电讯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Copyright © 2088 世界杯决赛_世界杯是 - rchzwh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友情链接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