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撿骨?
撿骨,又稱「撿金」、「洗骨」、「拾骨」,是台灣傳統土葬文化中的一項重要儀式。指的是在親人下葬多年後,選擇吉日開墳,將已腐化的遺骨取出、清洗、曝曬,再安奉於金甕(金罌)中,最後遷移到納骨塔或新的墓地。這是一種二次葬,既有實用考量,也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情感。
撿骨的由來與文化意義
撿骨習俗源自清代閩、粵移民來台,當時許多先民希望親人亡後能「魂歸故土」,因此設計了這種可移動遺骨的二次葬禮。除了便於遷葬、回歸祖籍,撿骨也有方便後人祭祀、維護祖墳、改善風水、因應墓地輪葬政策等多重意義。傳統觀念認為,屍葬為兇葬,骨葬才是吉葬,撿骨後再安奉,象徵對祖先的尊崇與家族血脈的延續。
撿骨的時機與年限
撿骨通常在下葬5至12年後進行,年限依亡者年齡、地方習俗而異:
30歲以下:安葬5~7年後撿骨
40~50歲:7~10年後
60歲以上:8~12年後
未滿16歲者多不撿骨
此外,若因墓地毀損、風水不佳、政府推動輪葬(如七年輪葬制)等,也會提前辦理撿骨。
撿骨的流程
擇日與準備
請地理師(風水師)選定吉日吉時,並依參與子孫的生肖、命庚等避煞。
準備金甕、祭品、黑傘(遮陽)、紅包、相關證件與申請文件。
祭拜與破土
撿骨當天,先祭拜后土、龍神與祖先,燒金紙、供水果、餅乾等,感謝守護。
由地理師擇吉方動鋤破土,家屬避開。
開棺與撿骨
開棺時由晚輩(女兒或媳婦)撐黑傘遮住棺頭,象徵請祖先起身。
撿骨師父依序將骨骸取出,男性用左手,女性用右手,從手指、手掌、手臂、頭骨、軀幹、腳等部位,逐一輕撿、清理泥土。
若遇蔭屍(未腐化完全),可請示主管機關展延兩年。
洗骨、曬骨與裝甕
骨骸清洗乾淨後曝曬於陽光下(部分客家地區以棚遮陰),消毒乾燥。
曬骨時家屬可進行點紅、綁骨等儀式,表達紀念與祝福。
骨骸依人體結構裝入金甕,或直接火化成骨灰再入甕。
晉塔或再葬
選定納骨塔或新墓地,擇日安奉骨甕,舉行祭拜與安座儀式,完成撿骨流程。
撿骨的目的與現代意義
方便祭祀:祖墳多在偏遠山區,撿骨晉塔後,後代掃墓更便利,香火不斷。
遷葬與輪葬:因應公墓輪葬政策或墓地毀損,集中安葬祖先遺骨。
改善風水:若家運不順、健康不佳,部分家庭會透過撿骨、遷葬調整祖墳風水。
家族團圓與慎終追遠:撿骨儀式凝聚家族,表達對祖先的懷念與尊重。
撿骨的禁忌與注意事項
撿骨日需避開家屬生肖沖煞,並選擇吉時。
開棺、撿骨時切勿大聲喧嘩、哭泣,避免驚擾祖先。
曬骨時,部分地區忌見陽光,需搭棚遮陰。
若遇蔭屍,勿用手直接觸碰,應由專業人員處理。
撿骨後須清理現場,感謝后土與龍神的守護。
撿骨的費用與所需文件
費用範圍:6,000~50,000元,依流程複雜度與儀式規模而異。
需準備:逝者除戶證明、戶籍謄本、申請人身分證、印章、墓地照片、起掘證明等。
如有補助需求,需提供申請人銀行存摺影本等資料。
撿骨是台灣土葬文化中極具代表性的二次葬禮儀式,既承載著慎終追遠的家族情感,也因應現代社會的實際需求。雖然現今火化為主流,撿骨習俗逐漸減少,但其背後的文化與倫理價值,仍在許多家庭與社群中延續傳承。
若有其他事項與疑問,歡迎與崧鶴生命聯繫。
崧鶴生命隨時為您著想,尊嚴服務是崧鶴生命事業最大的資產,領先業界給您最好的服務
有任何殯葬需求,歡迎來電
24小時全省免付費專線|0800-535-885
極致服務、超凡價值
崧鶴生命全省服務據點
高雄總部
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2巷5-1號
台中營業處
台中市北區錦中街108號
台北營業處
台北市板橋區萬板路460號4樓
國軍左營總醫院
高雄市左營區軍校路553號(往生室)
健仁醫院
高雄市楠梓區楠陽路136號
高醫岡山醫院
高雄市岡山區捷安路8號B2(往生室)